天津开发区西区:东区土地产业管理的延伸与继承
新闻来源: 每日新报 2007-09-06
2003年,由于开发区用于工业发展的土地已经不能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管委会大胆提出了向西拓区的设想。西区,是一个区域经济的黄金地带,它是交通的要塞,毗邻唐津高速公路、茶金公路、杨北公路、津滨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贯穿全区,这就使得西区到北京、天津市区、开发区东区、港口都非常便捷。交通的便捷则可使物流业迅速发展起来,物资流动也就是资金流动、是信息流动。只有流动区域经济才能蓬勃发展。
除交通外,西区更可以从北京、天津等周边地区“借智”、“借势”,与其形成产业链。北京是我国高等学府集中的城市,也是人才集中的地区,毗邻北京便可“借智”,高新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都可从北京流向西区。近年来,天津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特别是滨海新区概念的提出和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以后,天津经济的发展更是势如破竹,西区便可“借势”,依靠泰达的品牌优势,依靠国家的政策,从而吸引更大的企业来区投资,吸收大量的资金流,而迅速发展。
经过4年多的发展,西区的基本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完善。西区继承了开发区的品牌优势,继承了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是开发区东区的土地延伸、产业延伸和管理延伸。西区就像一个孩子已经开始蹒跚学步,而我们也已经从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他日后的潜力和无限的希望。
然而,在西区发展过程中继承还远远不是它的全部。当大家清醒地认识到土地——这一不可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后,又怎能不考虑如何集约化地利用土地,将每一寸土地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呢?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西区这个少年也是如此,在它发展的过程中管委会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创新地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在西区实行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环保和生态的理念从没有这么深刻地印在一个经济发展区域的总体规划中。土地、能源、水力、物资、人才、环境等综合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比都力争最大化,创新性地发开土地、集约化的利用土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西区正有如这样一个少年,为开发区,为滨海新区,为天津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相信西区的未来也将有如喷薄之红日。这片希望的土地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的经济区,更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一种科学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007
未经天津厂房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